《青海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医学院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现状与培训

 
来源:青海医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高校人群密集、以年轻人为主,是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做出正确决策和果断处理极为重要[2]。医学生是医疗救援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和培训,能使其充分发挥现场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并能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知识、技能传播给公众,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发挥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处理能力的作用[3]。因此,医学院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注度不高,且普遍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认知及相关知识[4]。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群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健康教育和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4月,便利抽取某医学院37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不记名方式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

1.2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参与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护。(2)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认知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由高静[3]编制,共40个条目,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意识(8个条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认知现状(25个条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培训需求(7个条目)3个维度。问卷Cronbach's α系数0.972,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均>0.70。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认知现状维度每个条目正确作答计1分,错误计0分,满分25分,≥15分为及格,<15分为不及格。

1.3 统计学方法

样本量计算:样本量为总条目的5~10倍[5],共46个条目,样本量应为230~460,实际样本量为370,符合统计学要求。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共发放37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92%。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36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41人,女生225人;医学专业214人,非医学专业152人;一至五年级分别有177人、47人、48人、85人、9人;学生干部170人;57人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人参与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护。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意识

仅193人(52.73%)参与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其他173人未参加培训的原因:75.14%由于“不知道哪里有相关课程”,41.62%因为“找不到免费培训场所”,33.53%认为“学习太忙、没时间”,19.08%认为培训“不重要”。同时,76.78%表示会主动获取相关知识,95.00%认为有必要进行相关培训和演习,并成立救援志愿者团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重视、学习主动性弱(68.85%)、培训方式吸引力不足(63.39%)、培训效果不理想(61.75%)。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由高到低依次为网络(84.15%)、电视电台(74.59%)、学术讲座(61.20%)、报纸杂志(38.52%)。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认知现状

366名医学院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平均得分(13.)分,低于15分及格线(P<0.05),及格率仅46.99%。

2.3.1 各条目作答情况 共调查了25个条目,主要内容: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火灾、溺水、一氧化碳中毒、有毒化学气体泄漏、大爆炸等事故灾难后的应急处置;食物中毒、利器刺伤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救与他救;踩踏、利器伤等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骨折、呼吸心跳骤停、创伤后急救等。各条目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地震发生时室内的避难场所(88.25%)、呼吸心跳骤停者的急救方法(87.16%)、火灾时逃生方法(83.06%)、地震时室外避难场所(82.79%)、泥石流时逃生方法(82.79%);回答正确率较低的条目是:食物中毒的自救措施(10.66%)、四肢出血连续捆绑止血时间(10.93%)、伤员优先抢救顺序(14.48%)、利器刺伤的处理方法(18.58%)、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23.50%)。

2.3.2 不同一般资料组间得分差异 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学生干部、医学专业学生、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者得分分别高于女生、非学生干部、非医学专业学生、未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者(P<0.05)。方差分析表明,各年级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二年级(61.70%)、四年级(56.47%)、一年级(44.07%)、五年级(44.00%)、三年级(37.55%),两两比较发现,四年级得分高于一年级(P<0.05),其他组间得分无差异(P>0.05)。

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培训需求

2.4.1 培训内容及培训需求度 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现场救护概述、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技术、逃生避险技能、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护5方面内容。

被调查者参加培训的意愿强烈,绝大多数愿意参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方式包括现场演示、参加讲座、观看影像资料等。在调查条目中,培训需求度最高的依次是中暑的现象处理(97.54%)>触电的现象处理(97.27%)>中毒、地震、窒息、集体踩踏事件避险逃生技能(96.99%)>溺水的现场处理(96.72%)>水灾、公路交通伤、有毒化学气体泄露、心肺复苏的现场处理及逃生避险技能(96.45%);需求相对较低的内容为:现场创伤救护器材的使用、雷电的避险逃生技能。见表1。

表1 医学院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培训内容需求[n(%)]项目 人数及构成比 项目 人数及构成比中暑的现场处理触电的现场处理中毒的现场处理地震的避险逃生技能窒息的现场处理集体踩踏事件的避险逃生技能溺水的现场处理水灾的避险逃生技能公路交通伤的处理357(97.54)356(97.27)355(96.99)355(96.99)355(96.99)355(96.99)354(96.72)353(96.45)353(96.45)有毒化学气体泄露的避险逃生技能心肺复苏的步骤及方法大爆炸的避险逃生技能现场创伤救护的目的及方法现场止血的方法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动物/昆虫咬伤的处理现场创伤救护器材的使用雷电的避险逃生技能353(96.45)353(96.45)352(96.17)352(96.17)352(96.17)352(96.17)352(96.17)351(95.90)351(95.90)

2.4.2 培训方式 调查对象更喜欢现场演示(83.06%)、参加讲座(75.41%)、观看影像资料(59.56%)、学习校内相关选修课程(50.27%)、登录急救知识交流平台(36.89%)、阅读专业书籍(34.15%)、阅读宣传册(28.14%)等培训方式%的大学生更倾向于1~2小时的培训时长。见表2。

表2 366名医学院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培训方式需求[n(%)]项目培训方式人数及构成比每次培训时长现场演示参加讲座观看影像资料学习校内相关选修课程登录急救知识交流平台(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阅读专业书籍阅读宣传册自学其他1~2小时>2~4小时>4~10小时>10小时304(83.06)276(75.41)218(59.56)184(50.27)135(36.89)125(34.15)103(28.14)56(15.30)20(5.46)297(81.15)48(13.11)13(3.55)8(2.19)

3 讨论

3.1 医学院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意识不强

研究显示,调查对象参加相关培训的意愿强烈,但参培率低。可能与大学生更注重专业必修课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意识淡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关注、不重视以及缺乏相关信息来源,担心费用,学业负担过重有关。另外,现有的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对年轻群体缺乏吸引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建议学校与相关部门联系,通过选修课、“第二课堂”、公益课、志愿者活动、学生社团、专业实践课、“云培训”等形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纳入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校园广播、App、宣传栏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意识,引起他们的重视。

3.2 医学院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总体不高

应对知识得分总体不及格。除地震、火灾、泥石流、心肺复苏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外,食物中毒的自救措施、四肢出血连续捆绑止血时间、伤员优先抢救顺序等条目答对率不到20%,反映出医学院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掌握得严重不平衡,与刘伟泽、刘玉梅等[6-7]的研究基本一致。说明经过多次地震、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大学生已普遍掌握了相关灾害事件的识别、现场处置及自救、他救措施。建议医学院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普及给广大居民。

食物中毒是生活中,尤其是高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调查对象对食物中毒的自救措施掌握情况最差,谭维维等[8]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晓率偏低。反映出大学生饮食安全意识淡薄,且普遍缺乏某些必备的日常生活常识。建议学生管理部门与校医院、后勤部门联合,以新生为重点,入学后即开展饮食安全主题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健康饮食知识、识别隐患,掌握食物中毒后的症状识别及自救技能。此外,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学生管理部门与附属医院、校医院、红十字志愿队等部门密切联系,形成培训团队,将外伤出血后正确、有效止血作为重点、难点内容,纳入第二课堂,采取现场培训、考核、实践竞赛等方式开展系列普及工作,形成人人会识别、人人能掌握、人人会急救的良好氛围。

3.3 不同一般资料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分析

首先,四年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得分高于一年级(P<0.05),可能与四年级学生心智更成熟、处于临床见习阶段、已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生活和专业实践经历有关。秦佟洲等[9]的研究也发现,高年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突发事件KAP知识。五年级参与人数最少,可能与其在医院实习和考研压力大有关。医院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危区域,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五官科等均为高风险科室。建议实践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压力疏导,做好心理辅导、考研辅导、就业指导等系列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医院也需要加强对见习生、实习生的医院内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对的培训,同时指导其严格落实自我防护措施。其次,女生得分低于男生(P<0.05),考虑可能与女生关注度低、不够重视有关。医学专业开设的外科学、外科护理学、传染病学、急危重症医学、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中都含有相关内容,因此医学专业学生具备处理此类事件的基本认知,得分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5)。建议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面向非医学专业开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列选修课,结合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专业集中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专业学习。再次,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者得分比未经历者低(P<0.05)。建议学生干部,尤其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利用学生会、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发动、带领更多非学生干部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忧患意识。同时,对经历过该类事件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后续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

3.4 医学院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培训需求分析

医学院大学生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获取意愿强烈,需求较高的是中暑、触电和中毒的现场处理等知识。滨海高校的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游泳,溺水是暑期高发意外事件;在参加校内外集体活动时易发生踩踏事件,也应将这些内容重点培训。获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主要的途径是网络、电视电台及学术讲座,愿意接受相关知识学习的途径依次为现场演示、参加讲座、观看影像资料等,且更愿意接受1~2小时的短时间培训。建议高校将现场演示、参加学术讲座、观看影像资料等形式相结合,对中暑、触电、溺水和中毒的现场处理、急救等知识与技能进行重点健康教育及培训,并形成常态化培训模式。高校可借助“互联网+”模式开展专业思政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意识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共情与感恩教育“五堂课”有机融入培训内容,守好“责任田”[10]。

[1]孙玉洁,张鹏.关于在医学教育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的几点思考: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185-187.

[2]席恒,张立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问题与关键节点[J].学术研究,2020(4):1-7.

[3]高静.西安市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认知现状及培训效果评价[D].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7.

[4]穆雁鸿,贾翠平,贺若云,等.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16-118.

[5]高明.大学生厌学情况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98-200.

[6]刘伟泽,庞一鸣,宋磊,等.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信行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3):320-323.

[7]刘玉梅,吴玲,王基鸿,等.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认知及教学需求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2):159-160.

[8]谭维维,安娜,黄建萍.南通市某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行为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1):120-121.

[9]秦佟洲,李真,林蕾,等.山东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舆论事件应对知信行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18-1720.

[10]侯坤.基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2):55-58.


文章来源:青海医学院学报 网址: http://qhy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3143.shtml


上一篇: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考虑岩石微元强度呈对数正态分布的冻融岩石损伤特性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青海医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